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超声检查的探讨

2008-04-27 00:00:00 来源:

  在淋巴结影像学检查中, 超声诊断技术已被认为是一种操作简便、效果良好、无放射性辐射、无需对比剂且比较经济实用的显像方法。
  胆道感染、肝炎常引起肝十二指肠韧带处淋巴结肿大,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表现系膜上淋巴结肿大, 阑尾炎引起回结肠淋巴结肿大, 由于其固有的淋巴分布,超声可在相应的位置查寻, 以上各病所致的淋巴结肿大特点: 淋巴结数量少, 体积小, 无明显膨胀感, 多呈卵圆形或椭圆形, 边界清, 内部回声尚均匀, 淋巴结门部髓质增宽, 皮质变薄, 中央见髓质的线条状强回声, 其周围组织结构清晰, 间质回声无增多, CDF I示血供不明显。
  转移性及恶性淋巴瘤的腹腔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的声像图与癌细胞浸润生物学行为相关性: 肝癌胃癌、恶性淋巴瘤等淋巴结特点: 较早时期的转移淋巴结数量较少、体积小, 也无明显膨胀感, 与炎性淋巴结在图像上很难说出与炎性淋巴结的明显区别点。转移性继续增大的淋巴结特点: 体积增大饱满, 回声增强, 呈非对称性, 宽径增大更明显, 这与淋巴结受癌细胞浸润其结构改变有关; 淋巴结边缘分界清晰不规则, 包膜增厚不完整, 这与肿大淋巴结同周围组织的阻抗差增大有关, 淋巴结向周围组织浸润有关; 淋巴结门部髓质变窄呈细线状或消失, 皮质非均匀增宽, 癌组织浸润门部导致淋巴结门被破坏变形消失。淋巴结周围的间质组织明显增多, CDF I 示间质内血供丰富,这与淋巴结增大相应的营养供给有关。
  腹腔及腹膜后恶性肿大淋巴结生长部位与原发灶及转移途径的相关性: 胰腺、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大多来源于上腹部脏器, 如胃、食道、肝、胰腺、胆囊内的原发癌灶; 髂血管附近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大多来源于下腹部, 如前列腺、子宫附件的原发灶。本组这种病例很少, 所以在此不做详细分析。腹腔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1) 在肝门区, 右侧腹、脐周、右下腹发现淋巴结肿大, 数量不多, 体积不大, 结合病史, 一般可追踪随访, 可指导临床医生免去不必要的损伤性检查; (2) 腹膜后的淋巴结肿大, 应高度警惕恶性可能, 患者该做仔细检查, 查找原发病灶的来源、性质、部位; (3) 已知原发灶, 可了解是否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可作为临床上较有用的观察肿瘤转移的指标; (4) 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提供有力的影像学证据; (5) 决定治疗方案: 让临床医生了解腹腔及腹膜后的情况, 给医生提供决定选择手术、化疗放疗的依据; (6) 定期复查, 判定原发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情况。
  腹腔及膜腹后淋巴结在临床上的触诊是个盲区,超声检查显然优于临床触诊检查, 可以发现临床检查遗漏的隐匿的异常淋巴结。超声对腹腔及腹膜后的淋巴结诊断技术也有其不足的一面: 受腹腔肠道气体干扰, 有些部位淋巴结检出率较低; 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 一些超声征象有一定的交叉性。超声易于发现腹腔内肝门区, 系膜区, 右下腹区, 腹膜后大血管旁, 胰腺周围的淋巴结, 并观察其结构回声改变;超声检查方便, 分辨率高, 重复性好, 范围广, 无创性, 可做为寻找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优选检查方法之一。

3333
3334
更多>
更多>
樱井英幸

樱井英幸

河北一洲肿瘤医院

擅长:质子治疗,放射治疗,质子束疗法治疗肝癌,X射线治疗,近距离放射治疗

立即咨询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